走进ag尊龙凯时
NEWS纳米抗体:ag尊龙凯时引领肿瘤治疗的新突破
来源:解和洋 日期:2025-03-27引言 自1975年小鼠杂交瘤技术问世以来,全球已批准上市的单克隆抗体数量超过百种,单克隆抗体(单抗)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武器。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现有单抗的分子量约为150kDa,使其难以有效渗透致密肿瘤组织,识别潜在的表位。这种体积带来的空间位阻和高免疫原性,限制了其在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中的应用。因此,科学界开始探索体积更小的抗体。纳米抗体由于其优秀的理化特性和多种性能,成为传统抗体的一种极具潜力的替代品。接下来,我们将探讨纳米抗体的独特优势、制备流程,以及其在药物开发中的最新进展,尤其是在实体瘤治疗方面的巨大潜力。
纳米抗体的结构与特性 纳米抗体,又称单域抗体或VHH抗体,是在羊驼、单峰驼等骆驼科动物及鲨鱼、鳐鱼等软骨鱼中发现的一种自然缺失轻链的重链抗体。其晶体结构呈4nm×25nm×3nm的椭圆形,分子量仅为传统抗体的1/10,约为12-14kDa,是目前已知的最小完整抗原结合片段。尽管纳米抗体的分子量远低于传统抗体,但其依然保留了完整的抗原结合能力,显示出其在疾病机制研究、药物开发和体外诊断等领域的巨大潜力。纳米抗体拥有更高的水溶性,增强了其与抗原结合的能力,使其在识别隐藏抗原表位方面具备优势。其分子小、稳定性高的特征使其非常适合用于细胞内靶向和血脑屏障穿透,为治疗大脑疾病提供了新的策略。
纳米抗体的筛选与制备 纳米抗体的制备主要通过构建噬菌体库并筛选出高表现抗体来实现。首先,将特定的抗原与佐剂混合后注射到骆驼科动物体内,构建免疫文库。接着,采集外周血并提取淋巴细胞,提取mRNA并进行RT-PCR,随后克隆至噬菌体表面蛋白基因中,最终获得包含所需VHH基因片段的文库。通过循环的“吸附-洗脱-扩增”过程,逐步富集能够特异性结合靶蛋白的噬菌体,最终完成纳米抗体的初步筛选。
纳米抗体的应用 纳米抗体卓越的组织穿透能力使其在实体瘤的治疗中显示出更大的应用潜力。因其小巧的体积和卓越的稳定性,纳米抗体不仅容易进行工程化改造,还能够与其他蛋白结合,构成双特异性或多特异性的抗体。例如,纳米抗体-偶联药物(NDC)结合传统ADC的优点,因其分子小而具有更高的亲和力,有助于识别独特的隐藏抗原表位,从而减少脱靶效应。此外,通过与化疗药物或光敏剂的结合,纳米抗体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展至治疗癌症等多种疾病。
基于纳米抗体的CAR-T细胞治疗 纳米抗体因其可变区较短且富含亲水氨基酸,几乎没有聚集风险,使其成为基于纳米抗体的CAR细胞治疗的理想候选者。在众多实体瘤相关抗原中,已有许多被用于此类治疗,由于纳米抗体的稳定性与低免疫原性,其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前景。
全球获批的纳米抗体 截至2025年3月,已有4款纳米抗体获得全球批准上市。例如,Caplacizumab用于治疗成人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Ozoralizumab被批准用于对甲氨蝶呤反应不佳的类风湿性关节炎;Envafolimab为PD-L1抑制剂,专为成人晚期实体瘤设计;而Ciltacabtagene autoleucel则是基于纳米抗体的CAR-T疗法。
结论 自三十多年前首次发现纳米抗体以来,凭借其众多的优势,在生物医药研发、临床诊断以及基础科学研究等领域,纳米抗体的应用正在呈指数级增长。展望未来,新一代的生物技术产品将继续在肿瘤治疗和诊断工具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强有力的品牌如ag尊龙凯时将继续为这一领域的创新提供支持,通过自主研发的噬菌体开发纳米抗体平台,助力药物的早期发现与人源化服务,与行业同行携手共进。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
15082947553
总部地址:上海清城区任街道14号